湖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 www.hninfo.org.cn 时间:2020月11月05日 [字体: 大 中 小 ]
Part.4 现代信息技术
科技战略
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
2020年8月4日,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20〕8号)(以下简称《若干政策》),全面覆盖财税、投融资、研究开发、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市场应用、国际合作等八个方面。
此次发布的《若干政策》是对过往政策《国务院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00〕18号)、《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11〕4号)的延续和深化。
《若干政策》提出,聚焦高端芯片、集成电路装备和工艺技术、集成电路关键材料、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应用软件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不断探索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做好有关工作的组织实施,积极利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给予支持。
《若干政策》对集成电路企业给予了“真金白银”的财税支持,企业或项目的制造工艺越先进,享受的支持力度越大,最高可免税10年。具体而言:对于国家鼓励的集成电路线宽小于28纳米(含),且经营期在15年以上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或项目,第一年至第十年免征企业所得税。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部分地方集成电路产业投资过热的现象,《若干政策》强调要“有序引导和规范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秩序,做好规划布局,强化风险提示,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科技战略
国家标准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为加强人工智能领域标准化顶层设计,推动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引领人工智能产业全面规范化发展的新格局,2020年8月5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及工业和信息化部五部委联合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指南》全文由“总体要求、建设思路和建设内容”三部分构成。
在总体要求中,《指南》计划,到2021年,完成关键通用技术、关键领域技术、伦理等20项以上重点标准的预研工作;到2023年,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并率先在制造、交通、金融、安防、家居、养老、环保、教育、医疗健康、司法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进行推进。
在建设思路中,《指南》明确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和人工智能标准体系框架。其中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和体系框架均包括“A基础共性”、“B支撑技术与产品”、“C基础软硬件平台”、“D关键通用技术”、“E关键领域技术”、“F产品与服务”、“G行业应用”、“H安全/伦理”等八个部分。例如,关键领域技术标准主要围绕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计算机视觉、生物特征识别等方面,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领域技术支撑。
在建设内容方面,《指南》基于标准体系结构共分八大部分标准。其中,基础共性标准主要针对人工智能基础进行规范,包括术语、参考架构、测试评估等部分;支撑技术与产品标准主要包括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边缘计算、智能传感器、数据存储及传输设备等;基础软硬件平台标准主要包括智能芯片、系统软件、开发框架等;关键通用技术标准主要包括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类脑智能计算、量子智能计算、模式识别等;关键领域技术标准主要包括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计算机视觉、生物特征识别、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机交互等;产品与服务标准包括智能机器人、智能运载工具、智能终端、智能服务等;行业应用标准确定人工智能标准化重点行业应用领域,包括智能制造、智能农业、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教育、智能商务、智能能源、智能物流、智能金融、智能家居、智能政务、智慧城市、公共安全、智能环保、智能法庭、智能游戏等;安全/伦理标准包括人工智能领域的安全与隐私保护、伦理等。
行业监测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签约金额超300亿,上海全面建设人工智能“上海高地”
2020年7月11日,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在上海世博中心圆满落幕,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智联世界 共同家园”为主题,首次采用“云端峰会”模式,累计举办1场开幕式、2场全体会议、11场主题论坛、20多场行业论坛、20多场特色活动;大会共邀请演讲嘉宾550余位,包括7位图灵奖得主、1位诺贝尔奖得主、62位中外院士、200余位学者,以及百度、腾讯、特斯拉、SAP、高通、阿斯利康、微软、苹果、IBM、亚马逊等国内外龙头企业负责人,实现了“百台同播、千网同发、亿人同观”的传播效果。
在峰会落幕之际,8个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项目、36个人工智能产业项目分别签约,包括百度飞桨赋能中心、华为“鲲鹏+昇腾”创新中心、中智行车路协同应用等重大项目,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超过300亿元人民币。
在大会项目签约和成果发布活动上,包括上海白玉兰开源开放研究院、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等在内的一批产业生态创新平台同时揭牌。现场还发布了“上海市第三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需求”,聚焦AI+制造、AI+交通枢纽、AI+商圈等7个领域,共同描绘上海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新画卷,共同开启人工智能赋能百业的新空间。
下一步,为建设人工智能“上海高地”,上海规划三个具体方向:第一,建立六个重点产业集群。培育和扩大以智能驾驶、智能机器人和智能硬件为重点的新兴产业集群,着力提升以智能传感器、智能芯片和智能软件为重点的产业基础能力。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产值将达到2500亿元。第二,优化“4 X”产业布局。围绕浦东张江、临港新区、徐汇滨江、闵行马桥四大重点区域,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支持各区整合产业和区域基础,打造特色园区和品牌载体,提升产业应用水平。第三,全面实施“上海计划”。专注于精英,在前沿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如类脑智能、自主学习和群体智能;克服感知、认知、计算和执行领域的一些关键共性技术;围绕人工智能发展的“数据、算法和计算能力”三大要素,打造全球数据端口、开源算法平台、超级计算中心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培育20家龙头企业。到2025年,上海人工智能发展的整体水平计划进入国际领先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