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报告

产业创新与科技前沿(第八期)【现代信息技术】

湖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 www.hninfo.org.cn     时间:2020月04月27日   [字体: ]

  

  现代信息技术

 

  产业分析点评

  (1)2019年12月11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无锡分部、无锡先进技术研究院承办的“第九届太湖论坛——自主可控大数据与区块链技术大会”成功举办。(2)2019年12月9日,神州数码宣布正式成立云业务集团(CBG),以全新阵列,加速神州数码的云战略转型。

 

  科技战略

  杭州市发布《杭州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若干政策》

  

  2019年12月19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杭州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若干政策》(以下简称《若干政策》)解读正式发布,这是继11月28日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动员大会后,杭州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试验区的又一个大动作。

  1.支持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在市基础研究项目中重点支持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在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中设立人工智能专项,支持企事业单位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按项目研发投入的2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其中,对市人工智能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专家审定推荐的人工智能芯片、核心算法、操作系统等基础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的补助,鼓励区、县(市)给予配套支持。对项目入选省数字经济重大科技专项人工智能专项的企业,按规定给予支持。

  2.支持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平台建设 

  支持浙江大学、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阿里达摩院、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等高校和研发机构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布局。支持浙江大学设置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博士点,推动有条件的高校设立人工智能学院。在杭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新创建人工智能方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新获批牵头承担国家级人工智能重大创新载体建设任务的,市财政按规定给予配套支持。

  3.支持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和共性研发平台建设 

  支持在杭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建设开源开放、协同共享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对实际投入500万元以上、服务产业取得良好成效的,按其软硬件投入的3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支持建设人工智能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按平台建设主体新购置研发设备总价的50%进行补助,单个平台补助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支持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的推广应用,降低算力算法使用成本。

  4.支持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 

  推进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在杭州率先运用,打造以城市大脑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标杆,突出未来社区、智慧亚运,聚焦智能制造、金融、医疗与健康、教育、商务、文化旅游、交通等方面的应用,征集人工智能行业示范应用场景项目,给予入围的应用场景项目不超过项目总投资20%的资助。其中,总投资在1500万元及以下的一般项目,资助最高不超过300万元;总投资在15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资助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支持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社会实验,探索智能时代政府治理的新方法、新手段。

  5.支持人工智能企业发展 

  促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培育一批人工智能领军企业、行业应用标杆企业和细分领域的专精特中小企业。谋划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建立杭州市人工智能企业库。支持人工智能企业上规模,并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改造投入,按照我市关于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精神给予支持。

  6.支持人工智能产品在地应用 

  对符合规定条件的人工智能产品实行政府首购制度。支持人工智能企业首台套研发应用、软件产品和服务开发应用、集成电路自主芯片或模组开发应用,分别按照《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国际级软件名城创建、助推数字经济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杭政办函〔2018〕114号)、《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加快发展专项政策的通知》(杭政办函〔2018〕94号)给予支持。

  7.加强人工智能企业的金融支撑 

  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创业企业的支持。设立人工智能创业(天使)投资基金,支持人工智能企业发展。深入推进“凤凰行动”计划,支持企业通过境内外上市、并购重组、发行债券等方式扩大直接融资。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人工智能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8.支持引进培养人工智能优秀人才 

  制定实施杭州市人工智能领军人才计划,支持在杭高校、科研机构、新型研发机构等单位的科技人员开展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对市属相关单位给予稳定的研发经费资助。在全球引才“521”计划、“115”引进国(境)外智力计划等市级人才工程项目中,突出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遴选支持。着力引育人工智能人才团队,对入选省市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的,给予最高500万元的项目资助;对顶尖人才和团队的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对达到相应条件的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和人工智能企业的高端人才,参照我市关于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精神给予支持。支持在杭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建设面向人工智能应用的实训基地。

  9.支持人工智能产业载体建设 

  支持各级政府和市场主体建设人工智能产业载体,包括人工智能产业园、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小微企业园、特色小镇等,参照我市关于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众创空间建设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杭政办〔2018〕1号)等精神给予支持,其中对人工智能企业占比超过在孵企业总数60%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再给予财政支持。

  10.优化人工智能产业空间布局 

  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杭州高新区(滨江)等为核心,实现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创新创业高地。加快杭州未来科技城人工智能小镇、青山湖科技城微纳智造小镇、杭州高新区(滨江)人工智能产业基地、西湖区云栖小镇、萧山区中国V谷和机器人小镇、富阳区硅谷小镇等平台建设,重点发展新型通信及网络设备、智能软硬件、智能机器人、无人机、微型纳米器件等智能终端及基础产品,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引领区。

  11.支持人工智能生态体系建设 

  对经认定的人工智能重大活动按规定给予支持。对人工智能企业主导制定完成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分别给予不超过100万元、30万元资助。支持人工智能企业围绕产业链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构建高价值专利组合,对列入市级高价值专利组合培育项目并验收合格的,给予政策支持。支持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协会等行业组织增强产业组织能力,开展产业研究,搭建产业服务平台,组织联盟成员开展产学研合作及行业交流。筹建杭州市人工智能研究院。建立杭州市人工智能统计制度。定期发布智慧城市治理报告、杭州人工智能发展报告。

  12.深化数据资源开放应用 

  依托浙江省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制定公共数据资源共享开放管理办法,依法、合规、有序向人工智能企业开放重点领域数据信息。落实数据开放与保护相关政策,开展公共数据开放利用改革试点。联合骨干企业搭建人工智能训练和测试环境。支持企业充分挖掘公共数据的商业价值,促进人工智能应用创新。

  13.加强试验区建设的体制机制保障 

  成立杭州市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加强试验区建设的领导和统筹协调。成立杭州市人工智能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对人工智能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审慎包容态度,打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和场景应用的外部环境。强化主体责任,依法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和大数据安全保护措施,促进人工智能企业自律。探索构建有利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法律伦理框架 

 

  行业监测

  斯坦福大学发布2019人工智能索引报告:AI进展较多,但结果喜忧参半

  美国时间2019年12月11日,斯坦福“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院与OpenAI合作完成的2019AIIndex年度报告发布。作为斯坦福大学“AI100”项目的一部分,AIIndex旨在研究影响人工智能产业的最大趋势、突破性研究进展以及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今年已是该报告发布的第三个年头。

  1.从1998年到2018年,经过同行评审的人工智能研究增长了300%。

  2.2019年,全球私人人工智能投资超过700亿美元,其中初创企业投资为370亿美元,并购为340亿美元,IPO为50亿美元,少数股权为20亿美元。在过去的一年中,智能驾驶行业成为全球投资的“排头兵”(70亿美元),随后为药物和癌症、人脸识别、视频内容、欺诈检测和金融。

  3.中国现在每年出版的人工智能期刊和会议论文已经与欧洲比肩,已超过美国,但是美国出版物的领域加权引用影响仍比中国高出约50%

  4.被引用的人工智能会议论文中,超过40%的论文作者来北美,而约有1/3论文作者来自东亚。

  5.2015年至2019年,新加坡、巴西、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印度在人工智能招聘方面经历了最快的增长期。

  6.2014年至2018年间申请的人工智能专利绝大多数是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申请的,并且94%的专利是在富裕国家申请的。

  7.2010年至2019年间,发表在arXiv上的人工智能论文总数增长了20倍。

  8.人工智能成为了最受计算机科学博士青睐的领域,而在2018年,有21%的该专业的毕业生毕业于机器学习或人工智能专业。

  Elsevier的Scopus研究了arXiv此类知识库的发表率,并指出欧洲的人工智能研究论文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区都要多,但以色列的人均深度学习研究最高,美国的人工智能研究论文的引用率最多。

  与AI研究相关的公司或行业正呈增长之势,尤其是在美国、中国、日本、法国、德国和英国。

  报告显示,尽管相比于2004年的20%,现在已有60%的博士研究生选择进入工业界而非学术界,然而学术界发表的研究论文仍然超出政府和企业,其中92%的论文作者来自中国,90%的论文作者来自欧洲,85%的论文作者来自美国。

  该报告还评估了在跨学科(如图像分类)跟踪人工智能的基准和方法方面,以及针对翻译或面向视频事件识别的ActivityNet挑战赛等常用场景的AI系统训练方法方面的进展。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一进展结果是喜忧参半的,因为一些在基准测试中取得高分结果的人工智能系统或许比这些结果所体现出来的要更脆弱得多。斯坦福大学名誉教授兼指导委员会主席YoavShoham在电话采访中向VentureBeat表示:目前,AI场景应用任务面向的都是高度专业化的领域,一旦离开这个领域,它们的表现就会急剧下降 

 

  行业监测

  赛迪数据:2021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超过2800亿元

  社会数字化进程加快、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推动、云计算技术与产品等不断完善,2019年市场规模为1525.7亿元,预计未来三年中国云计算市场仍将保持35%以上的增速。区域中的华北、华东、中南地区,细分领域的私有云会保持领先地位;同时,各垂直领域会全面的、大规模的应用云计算。未来,混合云与多云成为主要部署模式、龙头云商进军海外市场、国内市场延续价格竞赛等。

  赛迪整理了《2019-2021年中国云计算市场预测与展望数据》,研究中国的云计算市场发展情况,赛迪顾问定义云计算市场包括:私有云服务和公有云服务(包括IaaS、PaaS和SaaS)。以下是具体内容:

  一、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及增长预测

  预计未来三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仍将保持35%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828.1亿元,增长率达到35.4%。

  二、中国云计算市场产品结构预测

  从细分市场结构来看,目前公有云市场占比低于私有云,但是增速较快,市场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预计到2021年,公有云市场规模将达到1486.0亿元。

  三、中国云计算市场区域结构预测

  未来三年,区域结构的总体格局基本保持不变,到2021年,华北、华东、中南仍然占据最大比重,这些区域企业的云化水平将会进一步提升,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的应用落地和发展也主要集中在这些区域。

  四、中国云计算市场行业结构预测

  未来三年,网络服务业仍然是最大的云计算应用行业,增速有所放缓。但制造业、金融、教育、医疗、交通、政府等领域的云化程度未来三年将会持续稳健提升。由于我国大规模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未来三年制造业云化程度增速最快 

 

  行业监测

  CCF第九届太湖论坛——自主可控大数据与区块链技术大会在无锡成功举办

  2019年12月11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无锡分部、无锡先进技术研究院承办的“第九届太湖论坛——自主可控大数据与区块链技术大会”在无锡瑞廷西郊酒店成功举办。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陈左宁院士、中科院计算所所长孙凝晖院士、无锡市人民政府高亚光副市长共同出席大会并致辞。邬江兴院士做了《大数据计算与晶圆级处理系统》的主题报告,无锡先进技术研究院、阿里巴巴集团、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腾讯科技公司、联想集团等重量级企业高管围绕“强强联合,打造自主可控大数据与区块链生态”主题共做了14个大会精彩报告。来自相关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的600余位代表注册参会,超过20家企业参展。会议在热烈的交流氛围中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际行动。

  腾讯对区块链技术的探索与思考提出了见解;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北京赛思信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技大学大数据学院、联想集团、北京东方国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拓尔思知识图谱研究院、中国网安区块链事业部、上海威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就自主可控大数据与区块链技术相关议题进行了分享。大数据与区块链技术市场规模与发展潜力巨大,自主可控大数据与区块链技术生态环境已初见规模,希望借助太湖论坛这一平台能推进产学研进一步紧密合作,也希望领域内企业界与学术代表能在科学发展、创新驱动的道路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当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大数据与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与区块链技术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来了新一轮生产力革命,本次大会就是推动自主可控技术在大数据与区块链技术领域的深度融合,通过广泛深入的技术交流与自主可控产品的集中展示,进一步为未来自控可控技术在大数据与区块链技术领域的研究推广探明方向

 

  企业动态

  广东农信迁移上阿里云:系统建设从按月缩短至按天

  2019年12月3日,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银信中心在2019年阿里云广东峰会上透露,通过携手阿里云,广东农信实现了从传统架构向云化的转型升级,金融业务系统的搭建工期从按月计算缩短至按天计算,效率大幅提升。通过引入阿里云全栈式技术平台方案, 农信系统实现了从传统架构向云化的转型升级,并带来了三大改变。

  一是带来IT架构的转型。通过调用云平台提供的分布式应用服务框架、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消息中间件等服务,广东农信用短短5个月搭建出15个中台能力中心,快速构建了互联网金融基础平台,通过“百行百面”为广大客户提供金融、电商和O2O等综合性服务。二是带来IT资源的弹性。广东农信辖内有近90个农商行(农信社),原来每个行社都各自建立了门户网站,通过搭建云平台完美解决了资源弹性和网站安全问题。三是带来IT效率的提升。通过云平台,各应用系统的建设不再需要考虑IT基础设施建设,大大缩短了项目建设周期,有效降低IT建设的复杂度。原来建设一个金融业务系统,工期往往以月来衡量,现在基于沉淀的中台能力,使用拼装方式建设,工期基本是按天来计算,效率大幅提升。

  据透露,广东农信目前已经建成的云平台规模达到800+计算节点,迁移了30多种应用上云,为辖内4237个服务网点、5.7万柜员、8000万用户提供了金融服务

 

  企业动态

  神州数码云业务集团成立,从1到100,云战略转型全面提速

  2019年12月9日,神州数码宣布正式成立云业务集团(CBG),以全新阵列,加速神州数码的云战略转型。神州数码将聚焦云资源和产品、专业管理服务、解决方案、自有产品和专有云等多个维度,实现对现有成熟云业务模式的快速复制,并持续探索、实践高价值云业务模式,在客户端、厂商端、合作伙伴端实现更大价值释放,加速百亿云收入目标的实现进程。自2017年全资收购云原生服务商上海云角以来,神州数码的云战略转型始终保持超高速增长态势。

  2019年,神州数码在原有三块业务的基础上,成功签署国都证券连续10年总额近亿元的专有云大单,开启了专有云业务模式的成功实践;实现了SaaS Hosting业务模式的成功落地。近日,神州数码还先后与IBM、思科、VMware等重量级合作伙伴签署云时代下新的战略合作,在混合云迁移、托管云服务、容器技术等领域全面发力。此外,神州数码还与中国移动达成战略合作,基于5G支撑下云网融合的技术架构,共同构造中国特色的云网新生态,并携手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助力。因此,2020年开始,云业务集团将帮助神州数码所有业务单元完成云业务的“复制”,并构建自身的云业务能力 

 

信息来源:竞争情报研究中心